為了讓您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請您使用IE10以上內核瀏覽器或最新的Chrome、Edge、Safari瀏覽器訪問網站。 查看支援瀏覽器

Windows系統支援的瀏覽器為:

IE9、IE10、Chrome63.0版本及以上、Edge79.0版本及以上、360安全瀏覽器13.0版本及以上、QQ瀏覽器11.0版本及以上、搜狗瀏覽器11.0版本及以上、Firefox57.0版本及以上

Mac系統支援的瀏覽器為:

Safari11.0版本及以上、Chrome107.0版本及以上、Edge107.0版本及以上、360極速瀏覽器12.2版本及以上、Firefox107.0版本及以上

取消
確定
交行簡介 交行新聞 企業文化 社會責任報告 採購結果公告 交銀供應商門戶 人才招聘 綠色金融 聯繫我們 信訪
您當前位置:首頁 交行新聞

牛錫明:實施資産負債全表管理

時間:2017-01-12

《中國金融》2017年第1

以資管等表外業務推動銀行轉型

2005年以來,國內商業銀行資産管理業務從零起步,經歷十餘年的發展,到2015年末全行業管理資産餘額已經達到23萬億元以上,在整個中國金融業版圖中成為僅次於商業銀行表內資産的第二大金融體系。銀行資管業務在過去十年中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40%,平均每年為客戶創造的理財投資收益超過2000億元,也為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增長作出了突出貢獻。未來,銀行理財業務回歸資管本源,對推動商業銀行轉型是一次歷史性機遇。

一是從國際銀行轉型的經驗來看,大力發展資管業務的銀行都取得了成功。美歐國家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摩根大通、美國銀行等大力發展資産管理業務,取得了巨大成功。一些銀行著重發展自營交易特別是複雜衍生品交易,如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和巴克萊銀行等,在國際金融危機中深受重創。

二是國內財富管理市場空間巨大,足以支撐商業銀行經營轉型。隨著利率市場化的快速推進、居民財富的日益積累、人口老齡化的來臨,國內財富管理市場呈爆炸式增長態勢。預計未來五到十年,國內僅零售財富管理市場的潛在規模就將達到80萬億~120萬億元,這還不包括機構理財市場和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帶來的巨量境外人民幣理財需求。

三是資産管理有助於由存款立行轉向金融資産立行,推動儲蓄銀行向財富管理銀行轉型。在財富管理時代,對零售客戶端負債業務的競爭必然由存款競爭轉向金融資産競爭。居民金融資産配置中存款比例必將持續下降,銀行存款流失是不可逆轉的。銀行自主研發和管理豐富多樣的理財産品,是留住和吸引優質客戶的最佳途徑。資産管理將真正帶動商業銀行由存款立行轉向金融資産立行,由儲蓄銀行升級為財富管理銀行。

四是促進銀行由放貸款轉向投股權,由信貸投行轉向資管投行,推動銀行公司金融業務轉型。在經濟下行階段信貸需求不足和不良貸款比例上升的雙重壓力下,信貸利差已經不足以支援銀行基本的利潤增長要求。面對蓬勃發展的資本市場,股權投資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通過資管渠道投資股權,可以開闢銀行投資股權的合法途徑,也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過去依賴信貸收費的息轉費投行模式,變信貸投行為資管投行,從而為商業銀行公司金融轉型找到了理想途徑。

五是以資管和投行相互配合推動銀行的國際化發展。受制于網點不足、品牌影響力較差以及屬地監管政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國內銀行業在國際化過程中推廣零售銀行業務一直效果不佳,也不應作為下一步國際化的重點。實際上,面對人民幣國際化、國際資本雙向流動以及中國企業走出去大潮帶來的戰略機會,發展批發業務和投行業務是更好的戰略選擇。資産管理以其豐富的投資産品優勢,可以有效配合國際化過程中開展批發和投行業務。

六是以表外業務推動規模增長,打造輕資本的新型銀行。在資本監管日益嚴格的政策環境下,商業銀行始終面臨資本增長跟不上表內資産業務擴張的矛盾境地。因此發展不佔用或少佔資本的中間業務品種,以管理資産增長而不是表內資産擴張來推動銀行發展才是可持續發展之路。發展資管業務,做大管理資産,等於在不增加資本的前提下在表外再造了一個輕資本的新銀行。

未來銀行資産配置的視角將從信貸市場拓展至整個金融市場,以大資産管理的思路,通過打通信貸、投行、理財等業務的區隔,積極拓展跨境金融、證券化、結構性融資等新型業務。在監管合規的前提下,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拓展更多符合客戶需要的高收益資産,推動資管業務做大、做新、做強。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的特徵

與傳統的銀行信貸業務相比,現階段我國非信貸業務(包括表內非信貸和表外非信貸業務)已具備了自身特有的發展特徵:一是風險承擔主體不同。在傳統信貸業務中,以資産持有到期的經營模式為主,銀行直接承擔資産的信用風險;在非信貸業務中,銀行更多以理財資金(表外)或自有資金(表內)進行投資,受讓相應資金或權益。二是面臨的監管環境不同。傳統信貸業務的法律、監管、政策體系較完善;而非信貸業務的監管體系整體尚不成熟,目前主要監管規定仍多集中于理財産品募集資金和銷售端,資産端監管規定相對較少。三是交易結構不同。傳統信貸業務的法律關係主要是銀行與貸款人之間直接的債權債務關係,銀行享有法律上關於債權人的全部權利;非信貸業務交易結構更為複雜,一般涉及多組法律關係、多個法律主體,外部合作機構與融資人直接産生法律關係,銀行承擔信用仲介機構的角色。四是盈利模式不同。傳統信貸業務的收入來源主要是貸款利息,多以信貸規模作為利潤考核主要指標;表外非信貸業務的銀行收入主要是財務顧問費、託管費、基本管理費、超額管理費等,多以管理資産規模作為衡量業務發展的指標。五是融資用途存在差異。傳統信貸業務主要受《商業銀行法》等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的約束,融資用途規定較為明確具體;非信貸業務的融資用途規定相對更為寬泛,風險管理難度也更大。六是剛性償還差異。傳統信貸業務在到期前可以根據客戶、業務實際情況調整還款安排;非信貸業務在到期後具有剛性償還的特點,難以展期、續期,涉及的法律主體更多,出險時臨時安排難度也更大。

我國商業銀行表外資産負債風險管理體系亟須建立。大力發展表外非信貸業務必須建立起恰當的管理框架,即針對資産負債表外的各類業務,探索相應的盈利模式和風險管理模式。

目前傳統的銀行信貸業務管理模式和既有的表外業務管理模式,並不適用於表外非信貸業務管理。雖然商業銀行資産負債表內業務對應的風險管理體系已經較為完善,但傳統的銀行資産負債表管理體系並不能充分反映金融創新産品、工具等表外業務的經營特點,從而無法有效管理表外非信貸業務。與此同時,區別於以往的保理、保函等表外業務,既有的表外業務管理體系並不完全適用於非信貸業務。

西方近年來興起的非信貸業務管理模式,也不適用於我國表外非信貸業務。相比西方成熟市場非信貸業務的多重嵌套模式,我國商業銀行表外非信貸業務仍主要以支援實體經濟為主,並呈現出參與主體更加廣泛、鏈條更短也更容易穿透至底層資産、證券化率普遍較低及整體杠桿相對有限的特點。簡單套用西方現有理論框架將誇大我國銀行表外非信貸業務的風險。同時,區別於歐美充分的資訊披露制度和高度的投資者教育程度,我國表外非信貸業務無法在現有資訊披露制度和投資者教育的環境下,完全實現有效隔離違約風險。因而,西方既有的非信貸經營管理經驗很可能忽略真正的風險來源,從而引致中國金融體系不穩定。

表外資産負債風險管理的目標、原則和基本框架

201611月,銀監會發佈《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修訂徵求意見稿)》,對銀行構建全面、統一的表外業務風險管理體系提供了指導。近日,央行已正式提出將表外理財納入MPA廣義信貸指標,規範表外理財業務發展,這將進一步推動銀行開展全表資産負債管理。表外非信貸業務管理的目標是實現銀行在風險約束、流動性約束、資本約束等多因素影響下的收益最大化。發展此類業務應當在理順其特定的風險點、流動性條件、資本約束的基礎上,厘清主要盈利模式,進而推動表內表外的協調發展。

探索表外資産負債管理需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則:一是表外業務與表內業務的資産負債表不可直接加總。由於理財産品等表外業務的資産負債表主體是理財産品的投資者,因此與商業銀行的資産負債表性質不同,理論上不可直接加總。二是表外業務與表內業務的資産負債表應實現整體緊密聯繫、風險隔離可分。在表外業務經營過程中,商業銀行作為代理人依然承擔一定風險,包括聲譽風險、違約風險、市場風險等;雖然表外業務的風險可能影響商業銀行的資産負債表,但商業銀行承擔的風險整體有限。因此,完全可以通過大數法則和歷史數據等統計技術實現風險隔離。三是應當根據不同的表外業務類型進行風險分類識別、區別管控。在著力推動商業銀行向財富管理銀行轉型的過程中,表外非信貸業務主要可劃分為三類:在代客理財業務中作為投資者的代理人,在資管投行業務中作為融資代理人,在網際網路金融業務中作為投融資的交易管理平臺。應當根據商業銀行在不同業務中的角色,實現表外業務風險的分類識別、區別管理。

表外資産負債管理的基本框架包括四方面:一是隱形擔保的顯性化及違約損失的顯性化。例如,通過使用歷史數據,根據模型計算違約率,相應地計提緩釋資本。二是風險收益對稱化。通過採取分級、優先劣後等交易結構,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對稱。三是估值體系公允化。通過積極打造場外可轉讓市場、實施産品單獨核算方法等,實現估值體系的公允計量。四是産品資訊陽光化。通過更加注重資訊披露和風險提示,提高産品透明度,加強與投資人的溝通。

只有建立起滿足上述標準的表外資産負債管理體系,才能夠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實現表內表外協調發展,著力推動商業銀行向財富管理銀行的轉型跨越。

最終實現資産負債全表管理

如果把表外的資産負債表建立起來,就可以實施資産負債全表管理。資産負債管理是銀行經營管理的核心內容。全表配置與管理的資産負債管理體系不僅能從全局角度調度資源,拓展多樣化的融資手段,提升全行風險管理能力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更是應對利率市場化和監管改革、節約資本、提高行業競爭力的有效手段。資産負債全表配置管理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在銀行全表範圍內實施以資本為主線,以控制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為基礎的大資産、全負債管理,有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收益水準,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首先,信用風險管理是全表管理最基礎的內容。要構建更加完整、清晰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覆蓋各類風險、各級機構和各項業務。逐步健全風險管理機制,形成完整先進的制度體系和管理流程。建立不良信貸資産管理責任制、案件風險防控責任制,強化風險管理的責任約束,同時實施內部管理考核,對經營管理中的不規範行為,不以是否産生實質性損失為標準判定,加強過程監控和管理。

其次,實施全表管理要提高利率風險管理能力。要充分識別、準確計量、有效控制利率風險,實現利率風險分類管理,並採取針對性措施控制各個組合的利率風險。特別是要強化風險管控措施的執行。一是明確觸發條件,研究制定各個組合的目標、預警和容忍限額,突破預警限額則啟動緊急調控措施。二是研究制定措施預案。對於信貸資産一般調控措施包括下發重定價指導意見、調整FTP價格等;緊急調控措施包括啟動貸款重定價審批、資産負債結構調整等手段。對於市場化利率産品組合,一般調控措施包括調整FTP價格、發行市場化負債等措施;緊急調控措施包括啟動非信貸資産審批、調整債券久期、出售非信貸資産等強制性措施。三是明確機制和責任,研究確定一般調控措施和緊急調控措施的發起、執行和報告路徑,明確前中臺部門的職責。

同時,要加強利率研判,在限額範圍內主動管理利率缺口以提高收益水準。一是發揮銀行的研究優勢,積極研判利率變化趨勢。依託每季度召開的市場形勢聯席會議,根據子公司和各經營單位及部門對當前市場趨勢的研究判斷結果,科學合理地預測未來利率走勢。二是在利率風險目標限額以內,根據市場研判對利率敏感性缺口進行主動調整以提高收益。將利率走勢作為重要依據,結合銀行本外幣流動性狀況,相應調整和優化産品及業務的資産負債配置結構。

再次,實施全表管理要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要根據《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評估和調整銀行及流動性監控監測指標體系,完善應急預案等制度。大力推進集團化和全表化流動性風險管理,從制度流程、指標限額、系統和數據等方面加強表外業務管理。完善流動性儲備制度,建立分層次的流動性儲備和優質流動性資産管理制度,設立流動性總體儲備限額指標。

流動性風險管理要從注重比例、限額管理轉變為同時注重動態匹配和突發性風險防範。未來在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人民幣匯率波動、跨境資本流動加大、全球資本回流美國規模擴大的情況下,不排除出現系統性流動性緊縮的可能。因此,銀行應切實加強對突發性流動性風險的防範。進一步完善流動性應急預案,確保在發生系統性流動性緊縮時有足夠的融資渠道,並定期對流動性預案進行檢查和更新。保持充足的“流動性緩衝”,持有足夠的國債等優質流動性資産,以便在需要時有充足的抵押物獲取央行的流動性支援。

此外,要優化FTP定價機制,創新司庫預算管理機制,建立FTP産品分類和定價授權管理機制。在司庫預算管理機制框架下,建立FTP定價産品分類目錄和FTP定價授權機制。前臺業務部門的FTP自主定價策略要契合資産負債配置綱要和客戶及産品綱要,用好FTP專項資源,支援轉型發展。

最後,實施全表管理要實現資金管理和資本管理的有機結合。要逐步建立以經濟資本為核心的資産負債管理體系,對佔用經濟資本的資産進行總量和結構上的優化,協調好資本約束與業務增長之間的關係,以提高經濟資本回報水準,實現風險與收益的統一。

資産負債管理和資本管理應統籌協調,有機結合,統籌考慮資産配置、資本配置和流動性要求,體現“資本約束”下的資産負債管理,實現資産配置既受到經濟資本的制約,又得到有效的支撐和匹配,更好地發揮資産負債管理在銀行全表風險管理中的引領作用。

(作者:牛錫明,轉載自《中國金融》)

 



交通銀行版權所有| 滬ICP備05036189號-1| 滬公網安備31011502019354號

Email:95559@bankcomm.com 二十四小時服務熱線:95559

可信網站
手機銀行 企業手機銀行 交行小程式 個人微銀行 手機版門戶
線上客服 回到頂部
縮小彈窗